2014年9月19日星期五

新闻→教育→艺术 随心随喜跟着感觉走

新闻→教育→艺术 随心随喜跟着感觉走
 二零一四年五月十日 




报道:彭可晶

摄影:曾华维、受访者提供
人物简介

姓名:古天发
年龄:51
经历:生于槟岛山城浮罗山背,离乡十余载,当过记者,做过业务专员等工作,在40不惑之年时,决定带着太太和两个孩子迁回那个好山好水好空气的山城,淳朴实实在在感受家乡的人情味,并开始致力于协助保存推广在地文化历史艺术。2009年因缘际会接触厚油刀油画,他豪迈奔放的画风把家乡风物尽收画布,2010年开始参与在槟城、雪兰莪、甚至远至中国海南岛与台湾花莲举办的画展联展,去年办首次个展《乔治市艺术;老街的故事》。
我是没什么野心的人,凡事凭着感觉走。这一路走着走着,不必成就丰功伟业,他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从肆意挥洒青春的山城小子,到握笔东奔西跑的记者、全马跑透透的业务专员、推广幼儿识字卡教育……40岁回乡后致力深化浮罗山背文史传承工作,近年因缘际会重执画笔,画作呈现出在地美景生活轮廓,在最适合慢活的山城,他用时间,慢慢磨成最幸福的人生足迹。
我是在这个从容不迫的山城里被喂养长大。我在槟岛浮罗山背一个叫Paya Kongsi(巴耶公司)的马来乡村成长,住家周遭都是橡胶林,一公里外才有一户邻居,儿时的玩伴就是马来小孩,我们抓打架鱼,帮邻居伯伯搅拌树胶,伯伯象征似给我们五分一角,我们就欢天喜地地跑去杂货店买几颗糖果解馋。
乡下小孩的日子其实过得并不轻松,家里经济状况不佳,10个兄弟姐妹,靠父母手制豆腐花养活。自小我就必须在课余时间养鸡啊挑鸡粪啊,假日就上山采丁香、除草、砍橡胶木……什么粗活我都做过。不过我们并不会怨天尤人,乡下孩子的赤子之心,让我们笑着面对每个艰困日子。
生活清苦 不放弃文字
父亲古其才5岁随祖父从中国南来槟岛,母亲是美湖人。我那个年代在浮罗山背生活的大人小孩,几乎每个人都认识我父亲。每天下午,父亲骑着脚踏车,载着装满白嫩嫩热呼呼豆花的原木桶全山城叫卖,养活10个孩子。
这浮罗人悬念至今的豆花,是父亲和母亲,还有我们兄弟姐妹齐心制作出来的。父亲忙于生计,日子过得很苦,但他从不放弃可以看书,亲近文字的机会。我们家里最多的,就是书。因此我们家的孩子中文造诣都很不错。
我从小就喜欢绘画,那些年,我参与过无数校外绘画比赛,也拿过不少奖,但当时纯粹因为喜欢画而画,并没有想过往后要当画家。而多年后,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爱上美丽山城
慢活的小城里,有着抚平俗事纷扰的氛围,渔村、山林、榴莲、叻沙、芭蕉树、客家老屋与文化。我重新认识与亲近这座美丽山城,并爱上了。2008年,台湾学者来到这里,想做田野调查,记录这隐在小岛的客家山城,而我,因为缘分而成为他们的向导。他们的专业学术素养,记录了详尽的山城文史,而我从旁协助,不过就是为出生地尽点绵力,这些珍贵的记录,就是我们能世代珍藏的宝藏啊。
男儿志在四方
完成学业后,我做过各行各业,24岁那年,命运之路牵引我到媒体世界,到报社当了一年的槟岛西南区记者,隔年我就离开这片滋养我的土地,南下吉隆坡,到另一家报社上班,也认识了现在与我牵手一辈子的太太素卿。
当记者的生活多姿多彩,但男儿志在四方,1990年,我接触到塑胶行业,那次,我后来的老板设宴请客,一顿就吃掉我一个月半的薪资。年轻的我心念一动,也想再创一番事业,我呈辞后就北上怡保,展开我长达8年的业务专员生涯。
8年的跑业务生活,我跑遍全马,不只开阔了视野,在工作中习得经商秘籍,历练了青涩的交际手腕,还交到很多好朋友。8年里,我从业务员做到新山分行经理,也完成结婚生子的任务
1998年,我离开原有工作,到柔佛峇株巴辖和妻舅还有其他合伙人当起报纸的总代理。2001年,我和大哥古高彩创办推广幼儿认字卡教育的《大家成功幼教DIY课程》,我转而积极投入幼教领域至今。
画瘾醒了
2004年,事业基盘稳定,而我也年过40,离家16年,每次回乡看望父母的时间不超过72小时,我思念起温暖悠闲的家乡,当下就下了一个决定,举家迁回浮罗山背。我很庆幸当年毅然带着妻小回家团圆,2009年父亲就往生,隔年母亲也随父亲而去,我也总算有陪在两老身边,度过他们人生路最后的那几年。
2009年,小山城来了好多国际知名艺术家,他们来大啖榴莲,也来写生作画,我生性爱交朋友,也成为大师们的向导。看着他们潇洒挥笔把浮罗山背的景物尽收画布,边画画边吹口哨,澄清愉悦的氛围,唤醒我沉睡已久的画瘾
带着大师们到处画,我也从旁偷师了很多,第一次重新执笔,是用大师们用剩的颜料画一幅泥石流,后来接触到潇洒豪放油画(刀画),我直觉这就是我想要的画法,适合我不拘小节奔放的个性,我就这么随意走入绘画世界。
我甚至有了一家《渔村画室》,也和老朋友范盈、名作家朵拉等人成立《浮罗山背艺术协会》,会员也办了3次的大型艺术联展。也在范盈主理的《吾乡5号》民宿画廊与来自全球的各路精英有交流机会。2010年,我累积了一些画作,也开始参与联展,从山城到乔治市,再到吉隆坡,继而飞往台湾、中国。
2013年年杪,我的第一场个人画展《乔治市艺术:老街的故事》在吉隆坡Atelier艺术空间展出,20145月,我也在槟城打石街20号美术馆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刀画个展《母亲的故乡》。从新闻领域到教育领域,直至如今的艺术领域,人生如此,不能说是不幸福的。未来如何,我不做揣测,就随心随喜地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
心里的一些话
我只是纯粹享受绘画当下的过程,并不是想要有什么作为,这几年画了不少在地风情,作品累积了一些,也感谢有伯乐喜欢我的作品,我开始参与一些联展,也举办过个展了。
去年去年,是我在画画世界里收获最丰盛的一年,联展个展接踵而来,也有画廊向我购下不少画作。我的画作,都是随喜随缘而交到有缘人手中。
早年,我画一个卖面包的印度小贩,对方想要买下这幅画,但他表示目前无法付费,我就说,你随便包个红包给我就好。也答应为他保留这幅画。后来,有人看中这幅画,出价1千令吉,可我婉拒了。后来,印度面包小贩真的再找上我,包了一封50令吉的红包给我,我依约把画交给他,那画目前在他家的客厅,应该会是他的家传之宝,这,很有意思吧。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