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5日星期四

NTV 7-客家村新年美食特辑拍摄活动











http://www.dajiadiy.com/


ARTS~ED 21-12-2008 我的浮羅山背展覽會上的幕后功臣:曾玉萍



青少年古迹艺术社区教育计划 -《我的浮罗山背》
探究浮罗导览图发布会
日期 : 12月21日 (星期日)
时间 : 8点半早上至12 点中午
地点 : 浮罗新巴刹
主办艺术教育委员会-《我的浮罗山背

《我的浮罗山背》是一项非盈利的古迹艺术教育计划。活动免费公开予年龄介于十岁至二十岁的多元种族的年轻人参加。这项计划主要是通过不同性质的艺术活动,加深对槟城文化及古迹的认识如:建筑、生态环境、手艺,语言,交易,习俗,食物等等。此项 探究浮罗导览图既是一个集合多方的努力而开的一个成果。

《探究浮罗》乃是浮罗首个古迹导览地图。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浮罗年轻学生在参与《我的浮罗山背》活动,利用两年的时间炮制而成作品!《我的浮罗山背》也得到Penang Heritage Trust, Badan Warisan Malaysia, Pusat Internet Desa 及 KaKi Creative 的鼎力支持。同时第一版的印刷是由DiGi Telecommunication 赞助的.

此地图涵盖了两个游览区,分别是:徒步浮罗市镇 及 汽车或脚车甘榜路。两个游览区都有多个有趣及 包括老房子, 道地美食,农耕物, 乡区传统行业等等。

请游览
以观看网上导览图

配合这发布会,也会有多项免费活动公开让大众前参与

(1)浮罗图片展览 - 展出充满人文及古迹气息的浮罗
(2)浮罗古迹图案丝印 - 自带衣服,选个图案,印在衣服上
(3)浮罗脚车游透透 - 由浮罗年轻人带领你游走甘榜小路,探究乡区活古迹
有兴趣者请自带脚踏车

所以别错失良机,前来参与次盛会来看、听、及经验的另外一边的槟城文化与古迹,让年轻浮罗人来告诉你关于浮罗山背的美妙之处!

欲知详情,请联络曾玉萍,电话:2633471/ 012-3619113或电邮至
124年前,,牛车在浮罗山背大街游走。


排队印我的浮罗山背 恤衫

洋妹妹也到了!



......................................................................................................................................................


NTV 7--浮罗客家村新年美食特辑拍摄活动


大工告成!大家大合照!

依题,ntv7制作队将 19-12-2008,20-12-2008 ( two day )


拉队到浮罗客家村进行新年美食特辑拍摄活动。为此,有关拍摄的内容如下


1) 此新年美食特辑将以介绍马来西亚客家及海南,两个籍贯的新年年菜、传统糕点为主。希望古先生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些客家年菜及糕点(至少4道菜肴)



2) 介绍拍摄地点的特色及风土人情。提供客家村的资料。


3) 主要人物访问,例如:屋主、村长、负责人或厨师等等(依情况或节目要求而定!)



除此之外,希望可以透过这个节目可以呈现客家人过年的风俗及客家村的情景。



最后,很荣幸得到古天发先生热心协助,提供意见及帮助。希望很快可以和你见面!


蔡明伟
节目策划助理





歌影视红星钟晓玉张起政 ,也来Balik Pulau客家村拍摄新年专辑.


NTV 7 的摄影队在林家老屋外拍电视集。



客家年菜 ,有喜板。



<<乡情乡爱>> 客家村 , vedeo shooting by NTV 7


木材煮炒,原始的美味的客家菜.



NTV 7 摄影车队



2009 年1月27日,大年初二,晚上6.00pm--7.00pm ,



NTV 7 , don't miss oh! 不可不看!






金童,玉女,客家年菜!

2008年11月16日星期日

被忽略的檳城一隅:一個值得深度探索的客家文化山城




和 李 永 球 在 浮 羅 大 街100 號 留 影




文/林育建 15-11-2008

臺灣政治大學民族學研究所博士生


檳城東北區喬治市與其周邊的島嶼是世界著名的觀光勝地,在檳城不僅擁有SHOPPING MALL、美麗的椰林沙灘、殖民建築、歷史街景與宗教朝拜勝地,在西南區更蘊藏豐富的動植物自然資源與景觀、多元的飲食文化與特殊的「客家」文化山城。從檳城國際機場開車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不用半個小時就可以從喧鬧過渡到寧靜、從五顏六色的複雜巷弄,回歸到大自然的單純與鄉林田間的稻香情調。

檳城西南區的浮羅山背(Balik Pulau)是個多元文化融合的山城,其中彌足珍貴的是當地的客家文化,足稱為東南亞客家文化的代表市鎮之一,舉凡從語音詞彙、飲食習慣、產業分工、建築與居住空間、手工藝品與工法、宗教信仰與祭拜儀式、醫療行為、族群通婚、性別消費、墓葬形式與風水文化等等,都可以觀察和感受到客家族群與在地文化交融的特殊與維護研究的價值。

整個浮羅山背(Balik Pulau)疆界的空間範圍,在自然地理上是一個群山環繞、背山面海的山林與平原之地,但是從文化地理的邊界區分,則可劃成七塊區域,其中客家人大部分居住在雙溪檳榔(Sungai Pinang)、浮羅勿洞(Pulau Betong)、文丁(Genting)、浮羅區(Balik Pulau)、美湖(Gertak Sanggul)四個地方的山區。居住在山區似乎是海外客家人的特色,可能是歷史的偶然,也可能是生存空間的習慣與勞動記憶的展衍。正因為如此,浮羅山背(Balik Pulau)的客家人開始與「山」共存、向「山」學習,當地客家人賴以維生的農作物從胡椒、丁香、荳蔻、橡膠與榴槤的熱帶香料產業或農產品變遷過程,記錄了當地客家人的生活習慣,也承載了東南亞客家移民的文化特色與歷史記憶。

隨著交通與網際網路的發達,世界文化正面臨全球化的危機,同化與抑制其他文化並不是國家發展最好的道路,文化不應該分優劣、高尚或低俗,而是平等重視、平衡發展,透過在地化的視野找出差異與特殊,才是延續文化和國家進步的方法。準此,馬來西亞客家文化要如何保存與延續?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與行動的課題,也許浮羅山背(Balik Pulau)客家文化朝向生態文化旅遊與文化創意產業的方式發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008年10月13日星期一

美湖












Thursday, September 18, 2008


文、摄影蔡愛卿

美湖(一)

很久沒有去美湖。那裡是爸爸的媽媽出生的地方。我從來沒有住過那裡,但那裡真是個好地方。山與海對望,懶懶的午後,可以坐看潮起潮落,坐聽驚濤拍岸。
中秋節的前兩天,我非常罕有地與一個表叔去了美湖爬山。到山上三舅公的老家去玩。現在山上的房子已經沒有人住了,平日由三舅公的兒子阿sin在打理,割樹膠和照顧果園。

表叔說要來尋找童年回憶。他真是幸運,因 為過去卅年來,美湖的變化並不大,童年的事物至了今天仍大同小異。表叔帶著數碼攝像機從山腳拍到山上,一邊還自己解說。要拍就得趁早了,再過幾年,美湖不知道變甚麼樣了。

日治時期留下的地洞,传言内有黄金百箱,还没被人发现.


阿sin在山上忙於割膠和收集膠粒,但仍熱心充當我們的響導,帶我們去看日治時期留下的地洞,教雞手鴨腳的我們如何割膠,採野果給我們吃。我們兩人進了山芭才是真正的山芭佬。如果沒有阿sin帶路,只能盲目亂竄吧了。



午後的美湖很寧靜。雖然這裡的海水被養豬場排出的污水嚴重污染,


但是從表面來看,無損它做為漁村的美麗風情。



表叔向阿sin學習怎樣割膠。

我們一進了山芭,倒變成真正的山芭佬了。笨手笨腳的,真擔心會把膠樹割壞。



三舅公一家在山上的老屋子。雖然好幾年沒有人住了,但因有打理仍不致於荒廢。這裡坐山望海,是渡假的絕佳之地。


從三舅公的家眺望遠處。
表叔的外公外婆,在当年的老屋前

美湖(二)

小時候常聽媽媽講他們去山上砍柴的故事。最能引起我興趣的是他多次提起在山上採的野果,其中有一種叫山椰的東東。

根據媽媽的描述,我一直以為山椰是根部。還自己在腦海中構想出山椰的模樣。在美湖的山上,我終於第一次看到了山椰。阿sin挖來幾個頭上尖尖小果實連在一起的東西,告訴我們那就是山椰。我看清楚了,山椰不是根部,而是很靠近根部長出來的果實。
我 一直記得媽媽說山椰吃起來很甜很甜。可是現在我才知道我記錯了。阿sin說,山椰剛吃進口時不甜,不過在咀嚼了山椰之後再喝水,口中就會甜滋滋的 感覺非常美 妙。我也不 管山椰上還沾著泥,在衣服上擦一擦就丟進嘴裡了。有點植物的清香,微微的澀,微微的滑,微微的甜。咀嚼之後我馬上喝水,很快就感受到那種美妙的甜 味。

阿sin說,有狗吃了山椰之後,喝水時發現甜味就會不停地喝,結果到最後漲死了。山椰就好像是狗的毒藥。 表叔看我贊 不絕口 也忍不住嘗試了一下,我們這兩個山芭佬就站在那裡一口又一口地喝水。嘩感覺真棒! 要找山椰很容易。


如果看到了山椰樹,只需在靠近根部處撥撥找找,如果有山椰果的話,很容易就能找到。後來,我還找到了綠色與白色的山椰。 這麼多年後終於見到真正的山椰和品嚐它的味道,媽媽的描述一點也不誇張呢。


這就是長出山椰的果樹,外表看來和椰樹幼苗很像。


山椰廬山真面目。


美湖(三)


雪白的可可子,無論外型或味道都跟巧克力一點扯不上邊

我們都喜歡吃巧克力。但有多少人吃過巧克力的原形─可可果呢?小時候住在惹蘭丁雅婆婆家,家門前就有一棵很大棵的可可樹。在我真正知道甚麼是巧克力之前,這棵樹所長出來的可可果已不知被我吃了多少。

我們幾個小孩子,沒事都喜歡去留意是否有熟的可可果可以採。淺青色的可可果,如果稍為有點變黃就可以採來吃了。我覺得這個時候的可可果最好吃,等它再成熟一些,酸甜的美好滋味就大打折扣了。已經很多年沒有看見可可樹,也沒有吃到可可果。

在美湖的山上,舅公老家旁的山坡原來有一棵可可樹,還有成熟度剛剛好的可可果。拜託阿sin幫我採一個可可果,我就在門前的水泥地板上把果實敲破,排列整齊的雪白可可子就露出來了。可可子只有很薄的一層果肉,吃不著,因此只能吸其酸甜的汁,有一股清香滋味。無論如何,味道跟巧克力一點扯不上邊。 

小時候採可可果吃會有很多人來跟我搶,如今山上的可可果成熟至爛掉也沒有人去採來吃了。再過幾年還有可可果吃嗎?希望以後不會只從巧克力中才想起可可果的滋味。

多年不見的可可果,這種成熟度正是酸甜適中的時候!


Sunday, October 19, 2008

美湖(四)

吃過一種叫油柑的果子嗎?那是一種又酸又澀,難吃到要命的果子。未熟時淺綠色,熟後淺黃色,外表看起來油亮亮的非常可愛的樣子。但大概沒有人會生吃油柑的。在賣“咸酸甜”的小攤上你可以買到腌制的油柑,只剩下甜味和一點點酸澀。味道如此霸道的果子變得這麼溫馴,間中經歷的慘烈過程可想而知。但油柑的酸澀並不是無緣無故的。阿sin摘來兩顆油柑給我。我當然嘗試過鮮油柑的滋味,但仍不死心地咬了一口,馬上被酸得皺起眉頭。阿sin說,油柑雖然又酸又澀,不過在山上勞作得又累又渴的人們,只要咬上幾口油柑,讓其酸汁在舌頭盡量發揮作用,很快口渴的感覺就會消失了。油柑,是生津止渴的果子。它與山椰相反。山椰會令人越吃越想喝水。天生萬物皆有其用處。即使難吃的油柑,也是乾涸舌頭的好朋友。三舅公家門前還有一棵果樹,結滿了可愛的小紅果子,色相誘人,但同樣是酸到難以入口!它有甚麼作用呢?忘記問阿sin了,下次一定要請教。


鮮油柑很難吃,但生津止渴。

色相誘人的小紅果,千萬別以為它又香又甜。

-->

2008年10月12日星期日

馬來西亞的照片 徐汎平


摄影: 徐汎平----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

馬來西亞的照片



榴槤園的七天


遊沙勞越河



沙勞越文化村

浮罗山背新巴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