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星期一

浮罗山背艺术文化村推手




KOH:Duck Pond



阿古:爬山乐



张汉发,现年68岁,四十多年来不断在本地与中国各省市间,露天作画,故有露天画家之雅号。在他充满感情的画笔下,大地跃出了光彩,古迹增添了几许沧桑。他已是大马国宝级画家,作品广为海内外艺坛青睐。





廖彼得-Peter Liew,现年54岁,是新马艺坛风景油画的奇葩。已登身国际大师级的他,被槟城古迹建筑及浮罗山背大自然与文化气息所吸引,近日频繁在老街与乡野穿梭作画,为槟城保留下了不少不朽名画。









陈首权-Simon Tan,现年42岁。土生土长的他有一份非常深的岛民情意结,并对古迹,老街景情有独钟。在艺术里,他深感无论是写实或抽象,只要能身系于心中的感受,创作方能感人。厚涂油画里,他用奔放逸笔,挥洒点染古迹的映像,在画中散发出古老的韻味。




阿古--三人行

2009年8月17日星期一

光华心+浮罗情=闹翻天

光华日报100年报庆,在浮罗崇德小学庆祝,节目很精彩。

有为崇德建校义卖,有拔河比赛,卡拉ok 比赛。

当天约有好几千人出席,场面真的算是热烘烘。

老人家我第一次学人家唱k 比赛,

事先讲明:我是来乱的。。。。











2009年8月12日星期三

我的画家朋友


浮罗山背的古迹,大自然,果园,农村,都是我们童年的回忆。
我的画家朋友,都很热爱这槟城最后一片绿肺。
他们都希望将这美好的回忆,画下来,保留下来。

但是,我更加希望:
房屋发展商老爷,你们就高抬贵手,放过这一片供应全球子民氧气的大地吧。
将金钱留给子孙好,还是将健康的地球留给我们的子子孙孙好呢?



人类是不是要等到有一天,没东西吃了,

才发现金钱是填不饱肚子的?

是不是要等到全世界的河水干了,才发现到,

子孙们的泪水,永远都还是流不干?








2009年8月9日星期日

理大小瓜爱浮罗







槟城理科大学一班小瓜们,今天摸上浮罗山背来,还拉了我这个老人家一起疯。
好啦,就“青菜”带你们看看浮罗山背,走走海边渔村稻田吧。
改天我老人家的客艺馆要人手时,你们就上来搬材挖泥建馆吧!

2009年8月6日星期四

惊艳-冠军照片-古城家庙



冠军照片:浮罗山背古城家庙
摄影:林坤永


活動:客家文化攝影賽

主辦單位:吉打客家公會

協辦單位:吉玻攝影公會/星洲日報

攝影主題:檳吉玻旅遊景點(風光/古蹟)及客家風情。

攝影題材:檳吉玻歷史建築、旅遊景點、北馬客家社群環境(宗祠會館、傑出人物、具客家特色教育、宗教、民居等古蹟)。




这张嘛。。。。不敢寄出去比赛。。。。哈哈

2009年8月5日星期三

歐陽應霽榴槤驚艷






就這樣被你征服‧歐陽應霽榴槤驚艷

光明日報/報導:張麗珠


這趟榴槤約會,是一早說好的。縱使此時已進入榴槤尾聲,懂吃榴槤的都會七嘴八舌告訴你:“五六月的榴槤最頂級最好吃,7月是榴槤尾班車,味道差一大截”雲雲。但,這無阻香港著名作家、文化人歐陽應霽的檳城榴槤行。他7月初飛來檳城,就是為了一口久盼的榴槤之味。

這一趟處女榴槤行,選定了浮羅山背本洛烏卑(Pondok Upeh)的榴槤園。這30幾依格的榴槤園在山上綿延,除了主角榴槤之外,也長滿山竹、豆蔻、冷剎和紅毛丹。

歐陽應霽走在榴槤園裡,忙著拾榴槤、摸榴槤、嗅榴槤、吃榴槤、買榴槤糕,也把吃不完的榴槤帶回酒店。接著,他盤算著明年6月,或者更早的榴槤行程。

總結這次的檳城榴槤初體驗,“紅蝦”的香、“青皮”的甜、“Ganja”的滑、“18號”的微苦,對歐陽應霽來說何止一個驚艷了得。

滿山走‧隨地吃


浮羅山背的榴槤長得特別好,除了土壤雨水這關鍵原因,把一棵棵榴槤樹周全照顧,全心種出優質果實的榴槤果農,其實才是這個山頭各種名堂好榴槤的推手。

在浮羅山背熱心鄉民引荐下,我們來到羅秀平位在本洛烏卑的榴槤園,這位榴槤推手,經過了先前兩個多月榴槤豐收期的忙碌後,這天總算有時間擠出半天空檔,帶著一心從香港飛來吃榴槤的歐陽應霽滿山走,和我們分享榴槤知識。

榴槤前傳




羅秀平的榴槤園,早在他公公的公公,即是太公的年代已存在。羅家祖籍客家,屬檳島非常早期的南來移民。榴槤園養育了五代人,羅秀平和他的兄弟現在也在太公當年耕種的園地勞作,延續客家人刻苦耐勞的一面。

他太公從中國南來浮羅山背的百多年前,先在山頭上種丁香和豆蔻。這兩種香料也是浮羅山背開發初期的主要農產品。丁香和豆蔻在英殖民地時代最具經濟效益,也帶來了一批批的中國新移民在南洋展開新生活。不過,多年前開始,丁香的經濟價值不再可觀,羅家的園圃開始全面種榴槤。

榴槤身世

從山下的小徑往榴槤園走,十分鐘後來到滿山榴槤樹的果園。羅秀平身手敏捷,一早已經到達山頂等我們。

與榴槤為卌幾年,他精練得可憑鼻頭前飄過的榴槤香,確定它的品種和出處。榴槤的葉子、果形、顏色、果刺等等,是每一粒榴槤的身份證。“榴槤的身份背景很容易確認的,我們和它日日相對,這30幾年來甚麼都摸透了。”他說。

這片山上種著許多榴槤老饕愛吃的紅蝦、青皮、18號、Ganja等。由於榴槤盛季(5月中到6月尾)已過,現在結在樹上的都是最後階段的榴槤果實了。不過,讓榴槤迷窮追不捨的紅蝦、Ganja(長蒂)、青皮等等,此時仍有未熟的果實懸掛在樹上。尤其是原產於本洛烏卑的紅蝦,樹幹之間還綁上大網“護槤”呢。

榴槤身價

這些品種都屬名牌榴槤,若在山下的榴槤攤檔吃,一粒動輒數十令吉,一點都不便宜。果農則以每粒5至20令吉的批發價流通到市場。由於檳城榴槤美名遠播,特色顯突,羅秀平不否認越來越多果園瞄向名牌榴槤。

“未來的榴槤果農都會選樹而種。這是沒辦法的,只有賣到好價格,果農的生活才能夠改善。”

我們見他腳下剛好躺著兩粒果蒂特長的榴槤,他即打開讓我們試味。同行的榴槤通告知,這榴槤是“Ganja”,是最棒的甜味榴槤。歐陽應霽嚐了一口,表情突然僵著。他說:“太好吃了。香、滑、黏,質地很棒。我從來不知道榴槤是可以這麼好吃的。”

榴槤魅力

原來,歐陽應霽這趟到檳城前,先在新加坡公幹。在新加坡的街市,他經不住引誘,破了自己訂下的“除了檳城絕不在其他地方吃榴槤”的戒,吃了新加坡人最愛的“貓山王”。

“上一趟吃過貓山王之後,真的覺得味道不怎麼樣。我在檔子選了最大的一粒試味道,有了腹稿之後,將它和檳城榴槤作比較就容易多了。”

歐陽應霽的助手阿新本來不吃榴槤,因為之前存留在記憶裡的“榴槤很臭”的印象太深刻了。這趟經不住眼前豐腴美麗的榴槤引誘,壯膽入口。一吃之下,才知道自己對榴槤誤會太深。“原來不是榴槤不好吃,而是我之前從來沒吃過好吃的榴槤!”

榴槤天王


大伙吃完“Ganja”,羅秀平再往山上走去,把撿取早上掉下的榴槤。我們走不動了,歇了5分鐘之後,他兩手提著五六粒榴槤下山。他揚揚手中的收獲告訴我們:早上剛剛掉下的,有18號、青皮和Ganja。接著,他又把落在網上的紅蝦小心翼翼取下,帶回山下的小木屋。

當大家逐一吃了18號、青皮和“Ganja”,終於輪到主角“紅蝦”出場!羅秀平徒手拿起榴槤,用小刀往榴槤底部一切,割出一個小三角形,再順著榴槤殼的紋路把榴槤打開。淡橙色的果肉露出來,歐陽應霽迫不及待把手伸出去,抓了一顆紅蝦往嘴裡送。“這榴槤太特別了。有荔枝的香味,還有其他我說不出的果香味。”

榴槤之巔

顯然,歐陽應霽的味覺又來了一場大撞擊。“吃過檳城榴槤之後,甚麼泰國榴槤啊金枕頭啊,forget it!”他斬釘截鐵的作了總結。

吃完榴槤,下山的路上,大家頂著大太陽,帶著滿滿的飽足感慢行。忽地“澎”一聲,一顆榴槤從前方的樹上掉下,落在和我們距離十米的地方。面對這等鮮貨,該撿?不該撿?我們互視而笑。最後,忍不住誘惑,我把它撿起,一枝箭那樣衝下山,把它藏進車廂!

萬千寵愛一果王

浮羅山背因養出了一粒粒千里飄香的好榴槤而名震全馬,到底這小山城有幾位榴槤園主,羅秀平搔搔頭想了想說:“少說也有幾百位吧。”

一年的辛苦
三個月豐收


要認出榴槤園主可不難。舉凡那些穿梭在山路上,騎著裝有榴槤大籮筐摩多的騎士,或守在路邊榴槤攤子的主人,都可能是榴槤園主。羅秀平屬於前者,榴槤果農是他的全職,從年頭到年尾,他都在為榴槤辛苦為榴槤忙。

我們以為,榴槤季節一年就這麼3個月,其餘的日子果農應該很有空的。羅秀平說:那你們就大錯特錯了!“一年中最忙的時候是4至6月尾。榴槤樹開花之後,我們要小心觀察,讓榴槤花健全發育。

接著,就要爬上樹把多餘的榴槤花割除,確保每棵樹只有適量榴槤的生長,要不然樹身營養會分配不均,榴槤亦長得不好。”

細心照顧至榴槤結果成熟,就進入他一年中最忙的時候。5月開始至7月,他幾乎每天上山4次,撿取把掉下的榴槤,再送到批發市場。其餘月份,他還要照顧榴槤園裡的其他果樹,除草,很多功夫要跟進。

原來,當你握著綿密甜滑的榴槤,一口又一口貪婪的吞噬它之前,這果王早已經歷了一年到頭無盡的愛戴。果王的地位,是這樣呵護出來的。

一路上即採即食

到榴槤園的路上,有各種同時結果纍纍的果樹迎接,紅毛丹、冷剎、豆蔻、魯姑、山竹,一邊結滿樹,一邊又跌滿地。頭頂烈日,大伙渴了採山竹吃解渴,餓了見紅毛丹和冷剎就吃。這種山中的充饑解渴法,讓人一下子回到了最原始的生活樂趣。

吳月嬌婆婆的榴槤糕



從榴槤園下山路經羅秀平的老家。這小木屋於百年前開始屹立山上,居高臨下面對著檳城的海。小木屋裡現在住著他的父母,兄弟和侄子。

見到羅媽媽吳月嬌的時候,她站在爐灶前,燒著緩緩的柴火,用木棍專注的攪拌著大鍋,正在做榴槤糕。老人家已經70幾歲,從出嫁到現在兒孫滿堂,她都住在這山上的小木屋,知足而快樂。

笑臉迎人的月嬌婆婆年輕時候即開始做榴槤糕。她說,山上吃不完的榴槤,她都一一把果肉拆下做榴槤糕。做榴槤糕最考手力,每一鍋榴槤都要以人手攪足4小時,同時用柴火慢慢的燒。

看她煮榴槤糕,怎可不吃她的榴槤糕。她把我們帶到廚房,切下昨晚上剛擱涼的那一盤讓我們嚐。香而不膩的榴槤糕,果然是慢工出細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