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6日星期日

被忽略的檳城一隅:一個值得深度探索的客家文化山城




和 李 永 球 在 浮 羅 大 街100 號 留 影




文/林育建 15-11-2008

臺灣政治大學民族學研究所博士生


檳城東北區喬治市與其周邊的島嶼是世界著名的觀光勝地,在檳城不僅擁有SHOPPING MALL、美麗的椰林沙灘、殖民建築、歷史街景與宗教朝拜勝地,在西南區更蘊藏豐富的動植物自然資源與景觀、多元的飲食文化與特殊的「客家」文化山城。從檳城國際機場開車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不用半個小時就可以從喧鬧過渡到寧靜、從五顏六色的複雜巷弄,回歸到大自然的單純與鄉林田間的稻香情調。

檳城西南區的浮羅山背(Balik Pulau)是個多元文化融合的山城,其中彌足珍貴的是當地的客家文化,足稱為東南亞客家文化的代表市鎮之一,舉凡從語音詞彙、飲食習慣、產業分工、建築與居住空間、手工藝品與工法、宗教信仰與祭拜儀式、醫療行為、族群通婚、性別消費、墓葬形式與風水文化等等,都可以觀察和感受到客家族群與在地文化交融的特殊與維護研究的價值。

整個浮羅山背(Balik Pulau)疆界的空間範圍,在自然地理上是一個群山環繞、背山面海的山林與平原之地,但是從文化地理的邊界區分,則可劃成七塊區域,其中客家人大部分居住在雙溪檳榔(Sungai Pinang)、浮羅勿洞(Pulau Betong)、文丁(Genting)、浮羅區(Balik Pulau)、美湖(Gertak Sanggul)四個地方的山區。居住在山區似乎是海外客家人的特色,可能是歷史的偶然,也可能是生存空間的習慣與勞動記憶的展衍。正因為如此,浮羅山背(Balik Pulau)的客家人開始與「山」共存、向「山」學習,當地客家人賴以維生的農作物從胡椒、丁香、荳蔻、橡膠與榴槤的熱帶香料產業或農產品變遷過程,記錄了當地客家人的生活習慣,也承載了東南亞客家移民的文化特色與歷史記憶。

隨著交通與網際網路的發達,世界文化正面臨全球化的危機,同化與抑制其他文化並不是國家發展最好的道路,文化不應該分優劣、高尚或低俗,而是平等重視、平衡發展,透過在地化的視野找出差異與特殊,才是延續文化和國家進步的方法。準此,馬來西亞客家文化要如何保存與延續?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與行動的課題,也許浮羅山背(Balik Pulau)客家文化朝向生態文化旅遊與文化創意產業的方式發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