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日星期三
客家新聞雜誌
第一個常態播出,以客語發音、報導客家人事物的雜誌型聞節目「客家新聞雜誌」,每個星期三晚上10:00,在十七頻道的客家電視與大家見面。 客家電視「客家新聞雜誌」,由客家暗夜新聞主播吳奕蓉擔任主持人。吳奕蓉從事客家電視新聞工作資歷豐富,藉由親切細膩的主持風格,呈現出更豐富內涵的客家文化報導。
世界各地到處都有客家移民,而位在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客家人就大約有130萬之多,是除了中國及台灣以外,最多客家人居住的國家;以地理位置來看,首都吉隆坡所在地西馬地區約有60萬人,另一邊位處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島的東馬則有70萬人左右。客家新聞雜誌從這星期,連續四集就為鄉親朋友介紹馬來西亞,認識當地客家人的宗教文化以及政治經濟成就。
■ 砂勞越遍客蹤
本週記者李一凡、彭晉祿先領鏡頭,來看到東馬砂勞越的首府,同時也是知名導演蔡明亮的故鄉-古晉城。古晉城是個華人佔將近了一半人口,客家人又佔華人人口一大半的大城市。也是很多客家人落地生根快兩百年的地方,所以不但客語相當通行,許多地方還直接被取名叫「客家城」。到底砂勞越的客家人如何保持族群地位,又為何能擁有如此高度的族群自信?
■ 移民客的苦力學,打造西馬新版圖
約莫兩百年的時間,客家人外移至馬來西亞謀生,拜訪西馬的檳城州及霹靂州的移民客,有著移民者的共同特質,刻苦耐勞、冒險犯難,以苦力發展經濟。胼手胝足的馬來西亞開墾史,在近五十年來客家人及華人,也面臨到國家政策不平的窘境。馬來西亞聯邦由於早期是英國殖民地,因此在獨立時,便沿襲了英國的君主立憲體制,各州的名義元首為「蘇丹」,但實際的行政權,卻是由各州議員席次較多的政黨組成行政議會,並由首席部長或州務大臣,主導全州事務.記者陳君明、洪炎山在馬來西亞的採訪報導。
聚焦西馬(二)
馬來西亞的教育分為初等、中等及高等教育,其中初等或中等教育普遍又分成國民、國民型及私立學校,所謂國民學校是政府主導並全額補助的學校,以馬來文教學;國民型學校,政府只給部份津貼,主導權仍屬於各校董事部。而大馬的華文教育大部分便屬於半津貼國民型學校或私立學校,這些學校所需的經費,大部分就由華人自行籌募,因此經費的問題常常影響到辦校的成效。而到了高等教育時,因為大馬政府限制各種族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對於華人私立中學的文憑又不予承認,因此許多年輕人必須忍受離鄉背井到國外讀書,而人才也因此流失到外國。如何用華文來凝聚華人力量來抗衡不平等的政策,又能夠讓各族群的母語像是客語這些,能夠傳承下去,對西馬的客屬公會來說,目前是一個矛盾又很棘手的問題,記者陳君明、洪炎山在馬來西亞的採訪報導。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