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星期五

鄉思老家的故事. 儲存那些年的養家工具 一個小寮 滿滿回憶

鄉思老家的故事. 儲存那些年的養家工具 一個小寮 滿滿回憶




報導:蔡愛卿
姓名:古天發
老家:浮羅山背巴雅公司
多數住在鄉村的人,屋子外面一定都有一間小寮,等于家裡的儲藏室,用來堆放各種雜物,下雨天時還可以把衣服曬在裡頭。畫家古天發位于浮羅山背馬來村莊巴雅公司(Paya Kongsi)的老家外,也有用鋅板和木板搭建的小寮。
 那裡堆了一些看起來已很久沒使用的東西,例如積滿灰塵的石磨、生滿蜘蛛網的老式腳車、鏽跡斑斑的大鐵鍋等。這些東西,是父母早年養活他們一家人的工具。雖然父母已先后逝世,這些東西也都沒有用了,他們還是捨不得扔掉。
腳車大傳給小
 在摩哆車與車子都不普遍的年代,腳車是代步的重要交通工具。古家有兩輛腳車,一輛是爸爸騎著到處去賣豆水豆花的,另一輛則是媽媽騎著去買菜的。爸爸的老爺腳車已不在了,剩下媽媽當年用的那輛老式腳車,至今還停放在小寮的一角。
 腳車對這個孩子眾多的家庭是多么重要。古天發的父親古其才每天做好了豆花豆水,就放在腳車后面騎出去賣。別看他騎的是腳車,足跡卻遍布整個浮羅山背,連住在直落公巴的人也吃過他的豆花。他們一家過的是典型手停口停的生活,一天不做生意,就少了一天的生活費。古天發記得,爸爸曾經在半路翻倒,豆花豆水倒了一地,心血全白費了,那一天也沒有收入了。
 古天發記得,除了父母的腳車外,家裡的腳車都是由大傳給小的。例如哥哥騎的腳車,長大后騎不了了就給弟妹騎。而在他們離家外出工作后,腳車也留給長大后的弟妹了。腳車是孩子們上學的重要交通工具,騎著它到聖心小學和聖心中學去讀書。
 古天發父親古其才大半生以騎腳車沿街叫賣豆水豆花為業,刻苦耐勞而知天樂命,生前常自嘲自己活這一世人卻做了三世人的工。他與妻子賴秀清在艱苦的年代,含辛茹苦養育10個孩子成材。
與友族和諧相處數十年
巴雅公司至今依然是一個馬來村莊,在那裡可找到許多傳統的馬來高腳屋。古天發一家人住在那裡數十年,與友族鄰居一向是和諧相處。
 古天發說,即使是513事件時,他們也沒感到害怕。村裡馬來人與華人的關係非常好。在無水電供應的年代,各族都到同一個公共水喉提水,大家互相打招呼聊天,關係融洽。
 養雞場的建立,使許多橡膠樹被砍掉,而后來更多的橡膠樹被砍以種植果樹。如今來到巴雅公司,已經很難再看到橡膠樹,放眼望去多數是榴槤樹與紅毛丹等。
 古天發說,除了橡膠樹變成果樹,老家方圓1公里內的範圍變化並不大,但周邊地區則全部已經開發,建起排屋和店屋。如今浮羅山背地價爆漲,他也不知道現有地主何時會將土地賣掉。如果土地再一次轉手,那裡就很有可能被發展為一個新社區,傳統鄉村面貌將不復存在。
多次搬遷 買地建屋安家
這是一張難得的全家照,是古天發的父母,帶著當年尚年幼的兄姐,與祖母一起在太平拍攝的。是的,古家原本不是住在浮羅山背,他們曾多次搬遷,從中國南來,在新加坡上岸,這家人一路北上,住過好幾個地方,最后才在浮羅山背安了家。
 古家在中國鄉下,本來就是以生產腐竹為業。南來馬來亞后,他們同樣經營腐竹工廠。古天發的父親古其才曾在丹絨武雅經營腐竹廠,並賺了一筆錢。但當他把工廠賣掉,衣錦還鄉回到中國時卻遇上當時民國政府的金圓券大貶值,財產化為烏有。
爸爸中彩票
 古其才大受打擊,大病一場。最后無計可施,兩年后又帶著妻兒來到檳城。他無力再獨自經營腐竹廠,只好到另一個朋友的腐竹廠繼續做腐竹。
 過后,他又聽從母親吩咐,前往太平種菜與做腐竹。他們是在1953年才搬到浮羅山背的。為什么突然從太平搬到這么偏遠的地方呢?古天發說,爸爸當年因買彩票發了筆橫財,才在浮羅山背買地並建了屋子,全家人搬過來住。爸爸也是搬到浮羅山背后,才從朋友那裡學會做豆花的方法。
 雖然后來家裡面對經濟困難,被迫賣掉土地,但他們依然繼續住在那間木屋裡,直到今天,老屋依然在。
一個水喉全村共用
在許多年裡,巴雅公司是一個無水電供應的偏僻鄉村。在古天發上中學前,家裡還是沒電供,晚間都是點大光燈。至于水,除了住家后有一口井外,飲用的水全是到村裡唯一的公共水喉取的。平日煮飯燒水以及爸爸煮豆漿,則全靠砍柴燒火。
 這張黑白照片后堆的柴,就是古家平日用來燒的柴。古天發從小就必須跟著媽媽去砍柴。他說,以前住家周圍都是橡膠樹,他們用的柴就從橡膠樹砍的。有時砍的是樹枝,若有無法生產膠汁的老橡膠樹,他們就先向園主征求同意砍樹,把樹砍倒再劈成一根根,曬干后才可拿來燒。對于每天都要煮豆漿的古家來說,木柴是不可少的。
孩子拿柴刀爭砍樹枝
 他說,木柴在當年的需求很高。當年住家附近開始有人來砍樹準備建養雞場時,當樹被砍倒,附近的孩子就會拿著柴刀沖出來,快手快腳砍下樹枝。手腳慢就被別人搶完了。
 住家附近開了養雞場后,這些鄉下孩子也開始接觸不同的世界。他們與養場雞工人交朋友,平日沒什么機會嚐到肉味的他們,還有機會吃到養雞場工人吃剩的伙食。對那時可能一年才有一次機會吃雞肉的他們來說,絕對是人間美味!
摘丁香擔雞糞幫補家用
排行第7的古天發,成長年代家裡依然很窮。但如今回頭一看,孩子們的生活卻是非常多姿多彩。除了一般鄉下孩子的各種玩意兒,他也必須跟著媽媽去砍柴、取水,幫忙爸爸推石磨。到了學校假期,他們也必須打各種假期工,以賺取微薄收入補貼家用。
 現在的孩子,打假期工多數是到商場或快餐店兼職,在以前,古天發的假期工則是摘丁香、擔雞糞、洗雞寮等。即使沒假期,平日放學后的他也需要幫忙挑豬糞給家裡種的菜施肥、種香蕉樹及除草等。他們常常到住家附近的小河洗澡,媽媽也在那裡洗衣服。家門外的土地出現坑洞時,就從河裡挖沙來填補。
 然而,他並不認為自己的少年生活很苦,反而是兄姐們的成長年代比自己苦得多。兄姐們長大后出外工作后寄錢回家,家裡經濟情況稍為改善。
 上了高中后,他依然在假期打工賺點零用錢。他說,高中放假時最開心的就是有同樂會。打工賺來的錢可在同樂會買一件牛仔褲給自己,所以他每年都期待同樂會的到來。
年初二吃火鍋
古家最熱鬧
當大伙兒還住在老家時,大年初二是古家最熱鬧的時候。當外嫁女兒回娘家時,就會與媽媽一起下廚準備火鍋大餐,一家人高高興興吃一頓,還邀請關係良好的鄰居一起來吃。這張照片,就是在老家吃火鍋的情景。
 在更早的時候,古天發還小,家裡還是很窮,過年同樣有快樂的回憶。小孩子最高興的就是有機會喝橙味汽水和沙士,媽媽在過年前還會蒸年糕,一鍋年糕得蒸一個晚上,得有個人守上一整夜。古天發記得隔天一早要上學時,年糕剛蒸好熱騰騰的,用筷子捲起那又香又粘的年糕來吃,那滋味一輩子都忘不了。

 而大年初一的上午,電台就毫無例外會播出《大地回春》,那從收音機傳來的熟悉樂曲,一聽到就令人感染新一年開始的喜悅。古家在大年初一會吃齋。隔天女兒回娘家后,才會宰雞拜神,一家人享用團圓飯。

聲色舞台.古天發刀畫藝術 原鄉情濃





文:蔡愛卿
十年前從南馬回檳城家鄉浮羅山背時,古天發沒料到自己會因為藝術而與檳城這塊土地如此緊密聯繫。他的第一場個人畫展《喬治市藝術:老街的故事》,已在吉隆坡Atelier藝術空間展出。
 古天發來自浮羅山背,離鄉發展事業多年的他,十年前帶著妻兒回鄉落葉歸根。他一直關心家鄉可能因發展而被破壞,近年來與學術與文化藝術界的朋友保持來往,希望通過藝術及學術研究,喚起更多人關注浮羅山背的未來。
 在機緣之下,他接觸了刀畫,開始拿起畫刀畫下家鄉的景色。幾年磨練下來,畫風逐漸成熟,開始建立自己的風格。
少年時展露天分
 今年他把創作範圍擴大到喬治市,把老街那些令人感動的人事物,以豐富油彩記錄在畫布上。
 與其他畫家相比起來,古天發是半路出家的素人畫家,但他的藝術天分在少年時代就展露。他曾是北馬各源流學校戶外寫生比賽十強之一,只是后來沒朝藝術方面發展,畢業后就離鄉到都門闖蕩事業。
 在藝術路上走的這些年,他能夠堅持至今,要特別感謝一個人,就是三姐古瑞霞。自他畫畫以來,姐姐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即使當初不受看好期,也給他很多鼓勵。他的藝術生命可以走到今天,三姐功不可沒!
設藝術交流站 聊天賞畫
 喜歡畫畫又喜歡結交朋友的古天發,向來愛通過藝術與四面八方來客交朋友。如今,他更會在檳城著名的旅遊景點蛇廟,開設阿古藝術文化交流小站,除了展出自己的作品,也是一個藝術交流站。
 目前他在浮羅山背的浮羅勿洞漁村,擁有一間小小畫室。不過由于地點不方便,很多人都不知道怎樣去。因此,他決定在多數人都懂得找到的蛇廟外,設立一個藝術空間,以后將是他與朋友們藝術交流的地方。
 他說,日后若有藝術家朋友到訪檳城,他也會邀請對方到藝術空間來做客及畫畫。
 他說,那裡是一個歡迎大家坐下來喝茶聊天,欣賞油畫的地方。他希望通過以畫會友,把檳城的藝術作品宏揚到全世界。
《喬治市藝術:老街的故事》畫展

日期:即日起至1216
地點:Atelier Art Space Gallery
   Block D,Unit 7,3rd Floor (D-7-3),Jaya One,72A,Jln Universiti,Section 13,46200,Petaling Jaya
聯絡電話:03-79607253012-2826125Alan Teh
     012-7800278(古天發)

新闻→教育→艺术 随心随喜跟着感觉走

新闻→教育→艺术 随心随喜跟着感觉走
 二零一四年五月十日 




报道:彭可晶

摄影:曾华维、受访者提供
人物简介

姓名:古天发
年龄:51
经历:生于槟岛山城浮罗山背,离乡十余载,当过记者,做过业务专员等工作,在40不惑之年时,决定带着太太和两个孩子迁回那个好山好水好空气的山城,淳朴实实在在感受家乡的人情味,并开始致力于协助保存推广在地文化历史艺术。2009年因缘际会接触厚油刀油画,他豪迈奔放的画风把家乡风物尽收画布,2010年开始参与在槟城、雪兰莪、甚至远至中国海南岛与台湾花莲举办的画展联展,去年办首次个展《乔治市艺术;老街的故事》。
我是没什么野心的人,凡事凭着感觉走。这一路走着走着,不必成就丰功伟业,他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从肆意挥洒青春的山城小子,到握笔东奔西跑的记者、全马跑透透的业务专员、推广幼儿识字卡教育……40岁回乡后致力深化浮罗山背文史传承工作,近年因缘际会重执画笔,画作呈现出在地美景生活轮廓,在最适合慢活的山城,他用时间,慢慢磨成最幸福的人生足迹。
我是在这个从容不迫的山城里被喂养长大。我在槟岛浮罗山背一个叫Paya Kongsi(巴耶公司)的马来乡村成长,住家周遭都是橡胶林,一公里外才有一户邻居,儿时的玩伴就是马来小孩,我们抓打架鱼,帮邻居伯伯搅拌树胶,伯伯象征似给我们五分一角,我们就欢天喜地地跑去杂货店买几颗糖果解馋。
乡下小孩的日子其实过得并不轻松,家里经济状况不佳,10个兄弟姐妹,靠父母手制豆腐花养活。自小我就必须在课余时间养鸡啊挑鸡粪啊,假日就上山采丁香、除草、砍橡胶木……什么粗活我都做过。不过我们并不会怨天尤人,乡下孩子的赤子之心,让我们笑着面对每个艰困日子。
生活清苦 不放弃文字
父亲古其才5岁随祖父从中国南来槟岛,母亲是美湖人。我那个年代在浮罗山背生活的大人小孩,几乎每个人都认识我父亲。每天下午,父亲骑着脚踏车,载着装满白嫩嫩热呼呼豆花的原木桶全山城叫卖,养活10个孩子。
这浮罗人悬念至今的豆花,是父亲和母亲,还有我们兄弟姐妹齐心制作出来的。父亲忙于生计,日子过得很苦,但他从不放弃可以看书,亲近文字的机会。我们家里最多的,就是书。因此我们家的孩子中文造诣都很不错。
我从小就喜欢绘画,那些年,我参与过无数校外绘画比赛,也拿过不少奖,但当时纯粹因为喜欢画而画,并没有想过往后要当画家。而多年后,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爱上美丽山城
慢活的小城里,有着抚平俗事纷扰的氛围,渔村、山林、榴莲、叻沙、芭蕉树、客家老屋与文化。我重新认识与亲近这座美丽山城,并爱上了。2008年,台湾学者来到这里,想做田野调查,记录这隐在小岛的客家山城,而我,因为缘分而成为他们的向导。他们的专业学术素养,记录了详尽的山城文史,而我从旁协助,不过就是为出生地尽点绵力,这些珍贵的记录,就是我们能世代珍藏的宝藏啊。
男儿志在四方
完成学业后,我做过各行各业,24岁那年,命运之路牵引我到媒体世界,到报社当了一年的槟岛西南区记者,隔年我就离开这片滋养我的土地,南下吉隆坡,到另一家报社上班,也认识了现在与我牵手一辈子的太太素卿。
当记者的生活多姿多彩,但男儿志在四方,1990年,我接触到塑胶行业,那次,我后来的老板设宴请客,一顿就吃掉我一个月半的薪资。年轻的我心念一动,也想再创一番事业,我呈辞后就北上怡保,展开我长达8年的业务专员生涯。
8年的跑业务生活,我跑遍全马,不只开阔了视野,在工作中习得经商秘籍,历练了青涩的交际手腕,还交到很多好朋友。8年里,我从业务员做到新山分行经理,也完成结婚生子的任务
1998年,我离开原有工作,到柔佛峇株巴辖和妻舅还有其他合伙人当起报纸的总代理。2001年,我和大哥古高彩创办推广幼儿认字卡教育的《大家成功幼教DIY课程》,我转而积极投入幼教领域至今。
画瘾醒了
2004年,事业基盘稳定,而我也年过40,离家16年,每次回乡看望父母的时间不超过72小时,我思念起温暖悠闲的家乡,当下就下了一个决定,举家迁回浮罗山背。我很庆幸当年毅然带着妻小回家团圆,2009年父亲就往生,隔年母亲也随父亲而去,我也总算有陪在两老身边,度过他们人生路最后的那几年。
2009年,小山城来了好多国际知名艺术家,他们来大啖榴莲,也来写生作画,我生性爱交朋友,也成为大师们的向导。看着他们潇洒挥笔把浮罗山背的景物尽收画布,边画画边吹口哨,澄清愉悦的氛围,唤醒我沉睡已久的画瘾
带着大师们到处画,我也从旁偷师了很多,第一次重新执笔,是用大师们用剩的颜料画一幅泥石流,后来接触到潇洒豪放油画(刀画),我直觉这就是我想要的画法,适合我不拘小节奔放的个性,我就这么随意走入绘画世界。
我甚至有了一家《渔村画室》,也和老朋友范盈、名作家朵拉等人成立《浮罗山背艺术协会》,会员也办了3次的大型艺术联展。也在范盈主理的《吾乡5号》民宿画廊与来自全球的各路精英有交流机会。2010年,我累积了一些画作,也开始参与联展,从山城到乔治市,再到吉隆坡,继而飞往台湾、中国。
2013年年杪,我的第一场个人画展《乔治市艺术:老街的故事》在吉隆坡Atelier艺术空间展出,20145月,我也在槟城打石街20号美术馆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刀画个展《母亲的故乡》。从新闻领域到教育领域,直至如今的艺术领域,人生如此,不能说是不幸福的。未来如何,我不做揣测,就随心随喜地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
心里的一些话
我只是纯粹享受绘画当下的过程,并不是想要有什么作为,这几年画了不少在地风情,作品累积了一些,也感谢有伯乐喜欢我的作品,我开始参与一些联展,也举办过个展了。
去年去年,是我在画画世界里收获最丰盛的一年,联展个展接踵而来,也有画廊向我购下不少画作。我的画作,都是随喜随缘而交到有缘人手中。
早年,我画一个卖面包的印度小贩,对方想要买下这幅画,但他表示目前无法付费,我就说,你随便包个红包给我就好。也答应为他保留这幅画。后来,有人看中这幅画,出价1千令吉,可我婉拒了。后来,印度面包小贩真的再找上我,包了一封50令吉的红包给我,我依约把画交给他,那画目前在他家的客厅,应该会是他的家传之宝,这,很有意思吧。


首次描繪加雅街市集
著名刀畫家 寫生被趕
(亞庇8日訊)檳城浮羅山背著名畫家古天發首次到亞庇著名周日市集──加雅街寫生,引起民眾圍觀,惟期間卻發生遭亞庇市政廳執法人員驅趕的小插曲。
執法員指沒申請執照
以刀畫著稱的古天發是趁加雅街市集,把這條周日亞庇最熱鬧的街景畫入畫中,許多民眾對在五腳基架起畫架起一筆一刀作畫的古天發大感趣興,紛紛駐足圍觀和拍照,有者甚至快速在面子書分享此景。
古天發是於今早約8時開時,在加雅街一街角的五腳基作畫,惟到了約940分,正當古天發即將完成畫作時,一名亞庇市政廳的執法人員向古天發表示接獲上司指示指有人投訴,即他在沒有申請執照的情況下在五腳基擺檔,並勸告後者收拾離開。
古天發當時向對方表示,其畫作只再需5分鐘就可完成,而該執法人員發出僅勸告及要求他盡速收拾離開。
古天發:寫生不曾被驅趕
古天發較後接受本報訪問時,雖對上述遭驅趕小插曲表示無奈,但相信有關執法人員只是根據指示行事。
他坦言,過去曾到各地寫生作畫,遭驅趕還是頭一遭,因許多城市,如檳城等地都歡迎藝術工作者前往進行各種藝術活動,況且亞庇市是個著名的旅遊城市,我們只是寫生作畫,並不是擺檔做生意,佔用的空間很少,也盡量不防礙民眾。
古天發最終順利完成了他在加雅街的首幅寫生畫作。
古天發是於日前應神山茶藝學會之邀,配合於本月4日至9日期間舉辦馬來西亞神山茶藝文化展展出其作品而前來沙巴,並趁周日到加雅街市集寫生。

他於去年在吉隆坡舉辦首場個人畫展,並於今年53日至68日配合母親節,在檳城舉辦主題為"母親的故鄉"的第二場個人畫展。
回归 再出发
刀画艺术家
阿古的艺术文化之旅

2004年11月,思乡突如如杨过思念小龙女,
决定举家从柔佛Batu Pahat搬回故乡槟城浮罗山背。
爸爸妈妈年纪大了,离乡16年来,每次回家过夜,都没法超过3天。
刚回来的日子,竟然不会怀念城市的繁华。
这里的好山好水,原来比我流浪的几个国家城市还要美。
家乡稻田的泥土味道,对你或许有点那个,但是,埋藏40多年的童年记忆,都被它带回来了,
渔村,高山,榴莲,叻沙,还有雨打芭蕉的滴滴答答,破烂的客家老屋,马来传统高脚屋,是那样的有魅力。
我回来了,也重新发现自己家乡的美,还有淹没了一个世纪的浮罗山背客家文化。
我原想,就这样如田野诗人陶渊明般,从繁华退下,天天採花榴莲树下,悠然见浮罗山,过下半生了。
不料。。。。。
回乡不到2个月,大海啸突然席卷整个南亚,重创了浮罗山背沿海的几个渔村。当500多名慈济和电子厂义工自动前来帮忙清理浮罗勿洞渔村的残局时,感动了大家,纷纷也加入大队,清理了7,8罗里的垃圾。当时的我,突然觉得自己的无力和渺小。
几年后。。。。
2008年,浮罗客家村突然被发现了,台湾学者蜂拥而来
我如获至宝般带这些教授博士硕士生满山跑,田调考察收集丰富的山中文化。百年前南来客家先辈建筑的石驳墙,传承下来的老文物,老乡客话,就这样都让大家记录了下来。
难忘有一天忙完了浮罗山背客家话绿音,刚好是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罗肇锦教授的生日,他专程『包鸡}』过来,给大家吃。一大班人吃着纸包鸡,50巴仙的高粱一下肚子,我们两个大小不良的『罗古』声响遍了整个浮罗山头,过瘾啊!
后来,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祝捷,台湾客家电视台陈君明,新加坡Ah Ben杨志龙,马来西亚的电视台“前线视窗”的陈彦妮也注意到浮罗山背,都不远千里而来,拍下不朽的浮罗山背文化旅游美食记录影片。
浮罗山背,从此名扬天下。
2009年,来了几个艺术家。我发现,艺术家超爱榴莲。
他们几粒榴莲下肚,画性大起,大刀大笔的就在画布上涂涂抹抹,神奇的是,最后几笔下去,一幅幅生动的山景,流水,花草树木和劳动的乡下姑娘,竟如从画中走出来一样。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张汉发,廖彼得,符永刚,陈干逸,吕辉南,许绍辉,曹振权,杨觉升,蔡长妙,邱昌仁,庄嘉强,苏志辉,Shaparel,新加坡陈长豪,黄运南,,台湾刘文山,蔡震颖,陈阳春,郑宏章,泰国皇室画家苏察,和好多好多的国际著名艺术家。
我体内的艺术细胞被这些大师们搞得蠢蠢欲动,艺拔不能了
把心一横,艺不做二不休,先在渔村找间老屋,搞间渔村画室。
再联合老朋友范盈,名作家朵拉,成立『浮罗山背艺术协会』,在范盈的“吾乡5号”民宿画廊,将路过的国际与本土艺术家,文化人,美食专家,学者,会算命的仙家,歌星明星,企业家,收藏家,媒体人,旅行家,大导演等等,不下300位奇人异士大师小将,通通艺网打尽,好不痛快!
。。。。。。。。。。。

1981年,我是北马各源流学生户外写生槟城10强,那是光华日报槟城艺术协会新加坡航空主办的活动。2010年,开始和画家们联展,从浮罗,乔治市,到吉隆坡,到台湾,中国海南岛。
1987年槟城光明日报创刊,我是西南区记者。1988年,离开槟城,南下吉隆坡,到中国报当大都会记者。
1990年东运会后,我离开吉隆坡陈秀莲路的中国报,一并带走了助编林素卿。
记得那时黄超明老总说,你离开就罢,为何连我编辑部的爱将也带走?
我说,“黄老大,下不为例啦!”
他破口大骂:“还想有下次?”。。。。经他一骂,我此生只好爱我老婆一个女人。
2001年,推广国内外幼儿识字卡教育的『大家成功幼教DIY课程』成立,我和新加坡的大哥古高彩是创办人。这13年来,国内外,成千上万的幼儿从我们的“亲子识字卡”学到认字,爱好阅读,开发了左右脑潜能,有了不一样的前程。
2012年『浮罗山背艺术协会』成立。在朵拉范盈阿古美芳小平月茹绍鹏爱卿燕妮燕君丁健阿吉Yvonne荣钦佩婷亚英荣发等多人努力下,2年内会员已超过50位国内外画家,办了3次的大型艺术联展。今年的“风景心境”,已成功在槟城州画廊举行。

2013年,我在槟城环岛画廊开了个展。
2013年11月17日,我会再出发,到八打灵郑宇能Alan Teh的Atelier Art Space,开另一个个展。
12月,在槟城著名的蛇庙,有间“阿古艺术文化交流小站”会与大家见面。
这30年来,在新闻界,教育界,艺术界李悠游,由年少到今天的不惑之年,虽然白了我青春的少年头,总算是见识了这三界。
到有天我出了这三界,哈哈,收藏我的画的朋友,请你们哈哈大笑三声吧!


阿古写于:雨后的浮罗山背渔村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