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 再出发
刀画艺术家
阿古的艺术文化之旅
2004年11月,思乡突如如杨过思念小龙女,
决定举家从柔佛Batu Pahat搬回故乡槟城浮罗山背。
爸爸妈妈年纪大了,离乡16年来,每次回家过夜,都没法超过3天。
刚回来的日子,竟然不会怀念城市的繁华。
这里的好山好水,原来比我流浪的几个国家城市还要美。
家乡稻田的泥土味道,对你或许有点那个,但是,埋藏40多年的童年记忆,都被它带回来了,
渔村,高山,榴莲,叻沙,还有雨打芭蕉的滴滴答答,破烂的客家老屋,马来传统高脚屋,是那样的有魅力。
我回来了,也重新发现自己家乡的美,还有淹没了一个世纪的浮罗山背客家文化。
我原想,就这样如田野诗人陶渊明般,从繁华退下,天天採花榴莲树下,悠然见浮罗山,过下半生了。
不料。。。。。
回乡不到2个月,大海啸突然席卷整个南亚,重创了浮罗山背沿海的几个渔村。当500多名慈济和电子厂义工自动前来帮忙清理浮罗勿洞渔村的残局时,感动了大家,纷纷也加入大队,清理了7,8罗里的垃圾。当时的我,突然觉得自己的无力和渺小。
几年后。。。。
2008年,浮罗客家村突然被发现了,台湾学者蜂拥而来。
我如获至宝般带这些教授博士硕士生满山跑,田调考察收集丰富的山中文化。百年前南来客家先辈建筑的石驳墙,传承下来的老文物,老乡客话,就这样都让大家记录了下来。
难忘有一天忙完了浮罗山背客家话绿音,刚好是台湾国立中央大学罗肇锦教授的生日,他专程『包鸡}』过来,给大家吃。一大班人吃着纸包鸡,50巴仙的高粱一下肚子,我们两个大小不良的『罗古』声响遍了整个浮罗山头,过瘾啊!
后来,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祝捷,台湾客家电视台陈君明,新加坡Ah Ben杨志龙,马来西亚的电视台“前线视窗”的陈彦妮也注意到浮罗山背,都不远千里而来,拍下不朽的浮罗山背文化旅游美食记录影片。
浮罗山背,从此名扬天下。
2009年,来了几个艺术家。我发现,艺术家超爱榴莲。
他们几粒榴莲下肚,画性大起,大刀大笔的就在画布上涂涂抹抹,神奇的是,最后几笔下去,一幅幅生动的山景,流水,花草树木和劳动的乡下姑娘,竟如从画中走出来一样。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张汉发,廖彼得,符永刚,陈干逸,吕辉南,许绍辉,曹振权,杨觉升,蔡长妙,邱昌仁,庄嘉强,苏志辉,Shaparel,新加坡陈长豪,黄运南,,台湾刘文山,蔡震颖,陈阳春,郑宏章,泰国皇室画家苏察,和好多好多的国际著名艺术家。
我体内的艺术细胞被这些大师们搞得蠢蠢欲动,艺拔不能了。
把心一横,艺不做二不休,先在渔村找间老屋,搞间渔村画室。
再联合老朋友范盈,名作家朵拉,成立『浮罗山背艺术协会』,在范盈的“吾乡5号”民宿画廊,将路过的国际与本土艺术家,文化人,美食专家,学者,会算命的仙家,歌星明星,企业家,收藏家,媒体人,旅行家,大导演等等,不下300位奇人异士大师小将,通通艺网打尽,好不痛快!
。。。。。。。。。。。
1981年,我是北马各源流学生户外写生槟城10强,那是光华日报槟城艺术协会新加坡航空主办的活动。2010年,开始和画家们联展,从浮罗,乔治市,到吉隆坡,到台湾,中国海南岛。
1987年槟城光明日报创刊,我是西南区记者。1988年,离开槟城,南下吉隆坡,到中国报当大都会记者。
1990年东运会后,我离开吉隆坡陈秀莲路的中国报,一并带走了助编林素卿。
记得那时黄超明老总说,你离开就罢,为何连我编辑部的爱将也带走?
我说,“黄老大,下不为例啦!”
他破口大骂:“还想有下次?”。。。。经他一骂,我此生只好爱我老婆一个女人。
2001年,推广国内外幼儿识字卡教育的『大家成功幼教DIY课程』成立,我和新加坡的大哥古高彩是创办人。这13年来,国内外,成千上万的幼儿从我们的“亲子识字卡”学到认字,爱好阅读,开发了左右脑潜能,有了不一样的前程。
2012年『浮罗山背艺术协会』成立。在朵拉范盈阿古美芳小平月茹绍鹏爱卿燕妮燕君丁健阿吉Yvonne荣钦佩婷亚英荣发等多人努力下,2年内会员已超过50位国内外画家,办了3次的大型艺术联展。今年的“风景心境”,已成功在槟城州画廊举行。
2013年,我在槟城环岛画廊开了个展。
2013年11月17日,我会再出发,到八打灵郑宇能Alan Teh的Atelier Art Space,开另一个个展。
12月,在槟城著名的蛇庙,有间“阿古艺术文化交流小站”会与大家见面。
这30年来,在新闻界,教育界,艺术界李悠游,由年少到今天的不惑之年,虽然白了我青春的少年头,总算是见识了这三界。
到有天我出了这三界,哈哈,收藏我的画的朋友,请你们哈哈大笑三声吧!
阿古写于:雨后的浮罗山背渔村画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